St. Isreal
ピュアすぎるから 仕方ないね
Msg from the other side of world
在仰光,Chatrium Hotel。
不得不承认有点倦透了。不止是因为连日奔波、感冒、不当的现金管理,更是因为爆炸量的信息和对自己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反复拷问。我实在有太多太多话想说,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说,也不知道花上三天三夜说不说得清楚。
顺带一提,这趟出行莫名其妙地迷信起来:在内比都的第一夜,凌晨四点被蚊子吵醒,我坐起来,被床对面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身冷汗。内比都的两晚我有人同住,没法换床,第二天我仍然睡在镜子对面。然后到了Meikhtila,到了曼德勒、腊戍和木姐,回到仰光,我始终注意着不再睡在镜子对面的床上。奇妙的是标间里的两张床总有一张对面是有镜子的。
今天是一天假期,但由于Ed早班飞机离开,我仍然不到六点起来,和他们一起去看大金塔。——清早是上座部佛教徒的晨祷时间,管理人员穿梭在教徒中间,只向我们这些外国人收取门票,并贴了一张贴纸在我肩上,表示“已支付”。金塔不像圣彼得教堂,用宏大的内部空间和冰凉的大理石铸造敬畏和威严。金塔显得颇为世俗,人们吵吵闹闹地在底下走过,长声诵经,蜂拥在佛像脚下,献上蜡烛、鲜花、铃,向佛像的头上浇净水。也有许多独身一人的和尚或信徒,坐在远处,面向金塔的方向投地跪拜。
我心里有些烦躁。当然并不是出于这喧嚣的场面。所有的烦躁都是内心的不平定,temporary lost of inner peace. 我想我身旁的信徒同样有各种各样生活的不如意,甚至远多于我们;但如果有那么一个时刻,我试图放弃由自己解决一切的努力,试图转向自己之外的力量寻求庇佑和仰仗,他们无疑有远远丰富于我们的资源。
这一个星期里,我辗转在一个世界穷国。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人均GDP数据的181个国家里,缅甸排名第161。仰光尚是个不错的城市,但downtown的状况尚不如中国一个三流市镇;新都内比都是座空城,就算在中央部委里也动不动停一下电;再向西北走,一路看到的都是秃草屋,用几根木头架起在半空,地板是木头,墙壁是草席,房顶是草垫。草屋大多没有门,一眼望去就望到里面,空荡荡的几乎没任何家具。庄稼连年亏损,想种地的人得不到贷款,得到了贷款的人拿来吃喝挥霍,最终卖牛卖地沦为无物。Meikhtila市郊有一座小小的织布作坊,在那里,我们见到一个每天挣两美元的13岁女孩。
从边境回来的路上也遇到一家华侨。他们住在一个小斜坡上,最外面一间是餐馆,就两张桌子,还有一个小裁缝摊摆着。厨房里菜很少,显然餐馆很少有人光顾。墙壁上贴满了中国风和缅甸民族风的招贴画,堂屋里有放满了软饮料的冰箱,有个不错的彩电,还有DVD机。电视里放着邓丽君的卡拉OK。从穿堂里向上走,有一间住屋,再往上,又是一间。也都像别处的草屋一样没有门,能望到里面,家具看起来倒齐备。厕所修在最顶上一层,还有个什么都种的小花园,中间甚至竖着一棵玉米。这家人似乎很喜欢鸟,穿堂里养着鹦鹉,几间屋里悬着各种各样的鸟类玩具。这张是斜坡上第二层,也就是住屋前面悬着的一只。
我觉得这是这个礼拜我拍得最好的照片。
离开后坐在车上,我很审慎地设想了一下这样的生活。食物和日用品大概要去临近的镇上买,骑摩托恐怕一个多小时,路况并不很好。集中供电问题很大,要准备电池和蜡烛。不知道需不需要自己挖井(其它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井,这家没有看到),但无疑要自己铺水管。厕所都得自己修。跟外界联系很困难,网什么的就不说了,电话只偶尔有信号,一打就断。电话费极贵。一旦生病,就得坐上摩托车翻山。
我绝对不是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,我确实地在想许多现实因素。问题是,考虑了这么多糟糕的现实因素之后,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。我知道做一个白领金领黑领穿着光鲜地行走在大城市里,也同样有许多糟糕的现实因素,相较起来,谁都知道,心更累。
我自己始终是个物质需求不够强烈的人——我始终审慎地看待这一点,思考这种特征的来源,并不认为它是什么长处,但也不认为我需要改变。我知道,相反地,我在非物质的方面有许多需求,譬如广泛摄取信息,譬如自由表达,譬如跨文化交换看法。天朝这些方面不那么开明,但是我们都有许多手段,只要掌握,你就不会再让自己被禁锢。就我平时的状况,我觉得,我所需要的都已经能够达到。
就在我拍上面那只白翎黄喙的鸟滴溜溜打转的时候,我忽然意识到:我为了帮助改善这个国家的物质条件而来到这里,但在我心深处,并不相信物质条件能够改变生活本身。我始终信奉着的,是观念能改变一切。
我知道物质条件很重要,我知道我是因为物质充裕才会产生这种信仰。还好世上有无数人致力于经济发展。我想做的仅仅是传达观念。甚至不需要一定说服谁,由听者自己选择接不接受。
起初我以为自己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,后来我觉得我是二元论者。现在我觉得我还是先把这几个名词的历史沿革搞清楚比较好。然后回去开始背字典。跟Ed和Mike聊天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词汇量的贫乏。
回头自己印名片,机构啥的都不写,title就写independent observer。story teller也满不错的,但我能写得比较轻易的东西(比如日志)都会很自我中心,还是算了。
不得不承认有点倦透了。不止是因为连日奔波、感冒、不当的现金管理,更是因为爆炸量的信息和对自己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反复拷问。我实在有太多太多话想说,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说,也不知道花上三天三夜说不说得清楚。
顺带一提,这趟出行莫名其妙地迷信起来:在内比都的第一夜,凌晨四点被蚊子吵醒,我坐起来,被床对面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身冷汗。内比都的两晚我有人同住,没法换床,第二天我仍然睡在镜子对面。然后到了Meikhtila,到了曼德勒、腊戍和木姐,回到仰光,我始终注意着不再睡在镜子对面的床上。奇妙的是标间里的两张床总有一张对面是有镜子的。
今天是一天假期,但由于Ed早班飞机离开,我仍然不到六点起来,和他们一起去看大金塔。——清早是上座部佛教徒的晨祷时间,管理人员穿梭在教徒中间,只向我们这些外国人收取门票,并贴了一张贴纸在我肩上,表示“已支付”。金塔不像圣彼得教堂,用宏大的内部空间和冰凉的大理石铸造敬畏和威严。金塔显得颇为世俗,人们吵吵闹闹地在底下走过,长声诵经,蜂拥在佛像脚下,献上蜡烛、鲜花、铃,向佛像的头上浇净水。也有许多独身一人的和尚或信徒,坐在远处,面向金塔的方向投地跪拜。
我心里有些烦躁。当然并不是出于这喧嚣的场面。所有的烦躁都是内心的不平定,temporary lost of inner peace. 我想我身旁的信徒同样有各种各样生活的不如意,甚至远多于我们;但如果有那么一个时刻,我试图放弃由自己解决一切的努力,试图转向自己之外的力量寻求庇佑和仰仗,他们无疑有远远丰富于我们的资源。
这一个星期里,我辗转在一个世界穷国。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人均GDP数据的181个国家里,缅甸排名第161。仰光尚是个不错的城市,但downtown的状况尚不如中国一个三流市镇;新都内比都是座空城,就算在中央部委里也动不动停一下电;再向西北走,一路看到的都是秃草屋,用几根木头架起在半空,地板是木头,墙壁是草席,房顶是草垫。草屋大多没有门,一眼望去就望到里面,空荡荡的几乎没任何家具。庄稼连年亏损,想种地的人得不到贷款,得到了贷款的人拿来吃喝挥霍,最终卖牛卖地沦为无物。Meikhtila市郊有一座小小的织布作坊,在那里,我们见到一个每天挣两美元的13岁女孩。
从边境回来的路上也遇到一家华侨。他们住在一个小斜坡上,最外面一间是餐馆,就两张桌子,还有一个小裁缝摊摆着。厨房里菜很少,显然餐馆很少有人光顾。墙壁上贴满了中国风和缅甸民族风的招贴画,堂屋里有放满了软饮料的冰箱,有个不错的彩电,还有DVD机。电视里放着邓丽君的卡拉OK。从穿堂里向上走,有一间住屋,再往上,又是一间。也都像别处的草屋一样没有门,能望到里面,家具看起来倒齐备。厕所修在最顶上一层,还有个什么都种的小花园,中间甚至竖着一棵玉米。这家人似乎很喜欢鸟,穿堂里养着鹦鹉,几间屋里悬着各种各样的鸟类玩具。这张是斜坡上第二层,也就是住屋前面悬着的一只。
我觉得这是这个礼拜我拍得最好的照片。
离开后坐在车上,我很审慎地设想了一下这样的生活。食物和日用品大概要去临近的镇上买,骑摩托恐怕一个多小时,路况并不很好。集中供电问题很大,要准备电池和蜡烛。不知道需不需要自己挖井(其它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井,这家没有看到),但无疑要自己铺水管。厕所都得自己修。跟外界联系很困难,网什么的就不说了,电话只偶尔有信号,一打就断。电话费极贵。一旦生病,就得坐上摩托车翻山。
我绝对不是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,我确实地在想许多现实因素。问题是,考虑了这么多糟糕的现实因素之后,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。我知道做一个白领金领黑领穿着光鲜地行走在大城市里,也同样有许多糟糕的现实因素,相较起来,谁都知道,心更累。
我自己始终是个物质需求不够强烈的人——我始终审慎地看待这一点,思考这种特征的来源,并不认为它是什么长处,但也不认为我需要改变。我知道,相反地,我在非物质的方面有许多需求,譬如广泛摄取信息,譬如自由表达,譬如跨文化交换看法。天朝这些方面不那么开明,但是我们都有许多手段,只要掌握,你就不会再让自己被禁锢。就我平时的状况,我觉得,我所需要的都已经能够达到。
就在我拍上面那只白翎黄喙的鸟滴溜溜打转的时候,我忽然意识到:我为了帮助改善这个国家的物质条件而来到这里,但在我心深处,并不相信物质条件能够改变生活本身。我始终信奉着的,是观念能改变一切。
我知道物质条件很重要,我知道我是因为物质充裕才会产生这种信仰。还好世上有无数人致力于经济发展。我想做的仅仅是传达观念。甚至不需要一定说服谁,由听者自己选择接不接受。
起初我以为自己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,后来我觉得我是二元论者。现在我觉得我还是先把这几个名词的历史沿革搞清楚比较好。然后回去开始背字典。跟Ed和Mike聊天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词汇量的贫乏。
回头自己印名片,机构啥的都不写,title就写independent observer。story teller也满不错的,但我能写得比较轻易的东西(比如日志)都会很自我中心,还是算了。
PR
Author
Lyndol
「我发誓忠于剧本」
++++
幸村命
tkhl唯
S·神无
诺伊特拉·G
++++
Chronicle of S.I. [Collection]
ASK
++++
lyndolguo★gmail.com
Latests
(05/07)
(03/10)
(03/09)
(01/13)
(11/15)
(11/15)